技术研发

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集成并举的技术创新之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019-09-25

一、建设历程

  北京中矿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是在环保部、市环保局和市科委的指导下,以北京中矿科技集团为依托单位,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合作单位,于2014年8月经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组建。中心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合创办的形式,联建单位共同投入,联合共建,构建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化验证平台。

二、研究方向和优势领域

  中心以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评估、筛选和应用为重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有机化工废水的检测、源解析及优先控制有机物的筛选;(2)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其相关匹配技术的开发、示范及推广;(3)典型区域有机化工废水污染预警与应急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4)典型区域有机化工废水统一环境管理体系研究与示范。

  中心技术团队围绕典型有机化工行业的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重点开发了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催化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有机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已在13个省份的50余家企业实现工程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为政府和行业服务

  中心技术团队先后承担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4项、横向合作课题40余项;先后在太湖流域入湖河流综合整治、淮河流域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沿海地区开发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主动参与政府宏观决策,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管理决策以及北京生态市建设提供战略性、前瞻性技术支撑。承担或参与相关领域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订等环境管理支撑技术研究课题30项。

  中心以环境信息研究平台为基础,向社会提供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规划、水污染处理方案论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设计、安全评价等的环境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技术交流,搭建了有机化工行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行业领域内的优秀环保学者、研究单位和化工企业之间的科技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推动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四、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

  中心研发基地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49台(套),其中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8台(套)、大型装置5套,总价值约590万元。这些仪器设备在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的项目建设、科研开发及中试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测试平台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可对外开展环境检测工作。建成的中试研究平台,包括树脂吸附、组合模块式高效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生物厌氧/好氧处理系统、膜分离、微电解、催化氧化等中试装置,涵盖了有机化工废水治理与资源化领域的众多研究方向,用以验证小试工艺的可行性,获取工业化放大所需的技术参数。

  北京中矿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科研技术团队有各类人员89人,其中科研人员63人,具有高级职称24人,具有中级职称21人,90%以上科研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人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得亚洲高校青年科学家奖,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线留言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尽快将给您反馈